教学动态
寻根铸魂 全程育人|学院举行课程思政研讨会
发布时间:2023-07-19   浏览次数:274

为进一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,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7月5日下午,学院在物理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课程思政研讨会。学院党委书记李恺,副院长徐敏,退休教师朱鋐雄及学院20余名教师参与研讨,会议由徐敏主持。

朱鋐雄作《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十问》专题报告,他从大学物理课程的五块责任田引入,分享自己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思考和体会,分析课程思政的根本遵循,从课程思政面临的“硬融入”和“表面化”现象,提出并探讨了“究竟什么是课程,什么是思政”“什么是课程思政的‘根’‘本’‘魂’?”“课程思政的操作方式”“课堂教学如何实施课堂思政”等十个问题。

朱鋐雄谈到,思政元素不在课程之外,而是扎根在课程中,融合在教学中。课程思政决不是降低或弱化教师所教专业知识的地位和作用,而是意味着对教和学的关系、对教师和学生在知识、能力、品格三者之间关系从观念到实践的深刻更新和转化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,把“概念”提升为“理念”,让“教学方式”成为影响学生“观察世界的方式”,把“物理课程”转化为学生“文化滋养的旅程”。

王加祥作《气体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和微观解释》思政案例报告,他通过STS理念的十个目标,从知识传授、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三个维度介绍该案例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,通过生动典型的思政元素,介绍课堂实践方案和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。王加祥谈到,教师可以尝试改造传统的教学大纲,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;发挥课堂实验演示或实物展示的作用,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;运用苏格拉底式探究教学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理的本源,弥补学生在知识链上的不足,同时关注科学前沿,赋予基础学科更多的生命活力。

徐敏作《核磁共振》课程思政案例报告,在简要说明课程基本情况、教学目标之后,她从“预习-讨论-操作-总结”四个阶段全面阐释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,并介绍该案例教学成效。徐敏谈到,从预习阶段的历史回顾到讨论阶段的启发教学,从操作阶段的团队合作到总结阶段的反思提高,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,培养学生合作严谨的科研精神,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使命自觉,从而实现全程育人。

吴媛作《引力波测量原理实验》案例报告,从引力波测量原理演示实验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、课堂实践、演示技巧等方面做详细解读,探讨实验类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成效。吴媛谈到,本案例的思政实践打破传统量子物理“重理论,轻现象”的授课模式,在实现量子理论和实验技术的知识传授的同时,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,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并结合国家重大研究成果,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,向实现“价值引领、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”三维一体的育人目标而努力。

随后,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凝练课程思政问题、案例准备的方法策略、教材内容拓展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。

李恺感谢四位老师带来的精彩报告和案例分享,她谈到,课程思政不是“硬融入”,近年来学院多项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,成效卓著,令人振奋。未来学院将不断培育、支持核心课程团队的发展,有计划、积极地培育典型案例,希望教师增进交流,提升学术氛围,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。

 

图文、编辑:李丹

审定:蒋旭